发布日期:2023-03-20新闻所属:admin 浏览量:32346
“2022年川渝两地深入开展环境污染同防共治,1月—4月,7个渝入川的国考断面水质100%达标,16个川入渝的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7.5%。”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同时,两地联合应对污染天气,开展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每月2次空气质量会商,今年共享空气质量监测数据100万余条。双方开展“无废城市”共建,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指导意见,两地按照“白名单”制度直接审批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申请51件、共1.88万吨。
在合作机制方面,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等4个方面12项目标指标,提出推进深化环境污染同防共治等5项重点任务、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等9大重点工程。同时,印发实施《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任务清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2022年工作要点》,将32项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到两省市60余个省级部门,形成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荣昌区和泸州市开展濑溪河流域联防联查。
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川渝两地联合编制“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协同科学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共同配合国家编制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遂宁市共建川渝协作司法保护公益诉讼增殖放流基地,完成2021年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核算,启动16个区县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3个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此外,川渝两地还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共同打造“双碳”示范区。共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碳市场,就碳配额市场、减排量市场共建思路及可行性进行商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落户重庆,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环保科技支撑。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2022年川渝两地深入开展环境污染同防共治。
共建生态屏障。协同建设江河水系绿色生态廊道,深化落实“林长制”,探索跨界重大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协同管理,加强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协作开展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共治跨界污染。深化联合“河长制”,推进濑溪河、大清流河等跨界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治,深入落实毗邻地区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机制,协同推动两地工业和交通污染治理,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
潼南区和遂宁市联合应急演练。
共商环境管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推动环境标准统一,深化生态环保督察联动及立法司法保护协作,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衔接融合,协同开展执法检查,联合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共推绿色发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协同开展减污降碳科技攻关,联动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绿色城市标准化技术支撑平台。